第(2/3)页 有些东西,即便叶霄知道原理,也知道路需要往什么地方走,也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其中需要的海量数据,无数的细节,只能在实际的试验中,一点点完善。 而且,这些工业的计数想要前进,现在还有个巨大的问题。 没有人才! 最基础的东西搞出来,以现在的团队,还是没问题的。 可想要更进一步,就需要现在大学的那些学生和擅长这方面的优秀中学毕业生了。 这些从小培养的学生,无论是思考方式,还是基础知识,都更适合工业化的社会。 教育,首先决定了一个时代的人才构成。 宋朝的传统教育,决定了文人将是绝对的主流。 在这个模式之下,不论是国子监的大学士,还是三舍法之下的所有读书人,谁都有几分吟诗作对的弟子,都能写的一手还不错的文章。 而且这些人,也总是懂一些道学的东西。 他们从小学习的知识,也能从一定程度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模式。 而现在新汉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在逻辑思维这一块,无疑是占优势的。 他们皮业之后,很快便能成为新汉工商业的新鲜血液,让整个工商业体系再次焕发无与伦比的火力。 不过,这需要时间。 百年树人,教育的投入提升极大,而且是从根本上的提升。 可教育的成效,不是一两年能看到的。 之前筹备了数年,现在还要等四年,第一批五百大学生才能毕业。 这些人中,可能有人会反哺教育,有的甚至无法毕业,真正能进入科研系统的,只有极少数。 想要大量合格的人才将整个新汉的各个方面撑起来,十年,属于是乐观预期。 “工业这一块,从理论上来说,是无解的。” “不过这也是好事。” “我们发展的太快了,百姓也需要适应。” “过于剧烈的社会变化,会一定程度影响到稳定。” “只要我们能保障绝对优势,有些事不需要那么急着去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