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论功行赏-《寒门国师,开局被小媳妇捡回家》


    第(2/3)页

    这些人连自己的部落都是放养状态,除了狩猎就是打渔,你让他去管理一个郡县,只怕最后管得一团乱麻。

    如果不晋升文职,而晋升武职的话,那就更加可怕了。

    前朝安禄山的例子就在眼前,谁敢再养出一个安禄山?

    但是这次的封赏又不能落空,实在是难办得很。

    这些话都是没法直接说出口的话,大臣们只好沉默。

    陈帝说道:“太子的功劳,暂且不论,这次的功劳,主要还是着落在将士身上吧。”

    他也想到了这一点,太子顶多再增加些食邑,或者赏赐些金银,可这些东西对于太子来说算不得什么封赏,还不如不封,等想到适合的,再封赏也不迟。

    在陈帝的心里,主要还是考虑给两族一些甜头,这次挽救了上京的危机,若是没有封赏,也实在说不过去。

    他看到大臣们都不做声,便皱着眉说道:“既然你们都不说话,那朕便点名了!”

    “李左相,你来说说。”

    其实文武百官中,能给出封赏意见的,也就那么十几个人,都是六部尚书以上级别的,才有这个资格议论封赏事。

    李有道被点了名,只好答道:“臣以为论功行赏,当重勋爵而轻使职,重食邑而轻差遣。”

    意思就是封赏也可以,但是应该着重放在勋爵和食邑上,而不是使职和差遣。换句话说,就是多给点钱和特权,把这些人养起来,但不希望他们参与政事。

    李有道接着说道:“地方庶务繁重,荣州毁于战事,燕、云二州即旱又涝,前段时间还在闹蝗灾,而且傅元驹对燕云虎视耽耽,如此形势下,实在不宜除授实职。”

    李有道没好意思说这些两族将官不懂地方官的事务,但是陈帝总算是明白了大臣们的意思。

    若真把这些人派去各地为官,只怕什么都不懂,连大陈律都背不下来,难道审案结案时还要现翻书不成?

    所以李有道的想法还是对的,就是把这些人养起来,不给实职,只给爵位和食邑。

    既让他们的功劳有处着落,也不给朝廷添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