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所以当前需要尽快举办这场婚礼才行,至于新娘有几个,其实并不重要了,一个将死之人,有几个又能怎么样呢? 温茂云当下就决定道:“臣不需要回去问女儿,现在便可决定,同意按陛下的旨意去办。” 他也是老奸巨滑,看似好说话,其实却是占了先机。 因为李有道回去问女儿,也无非是同意或不同意,若是同意,跑去问一次岂不是白费功夫,若不同意,那温茂云可就不客气,为自家女儿抢到新郎了。 李有道速度也是极快,难为他这么大岁数,还能两头跑,过了不一会儿,气喘吁吁的跑回来说道:“陛下,小女也同意陛下的旨意。” 陈帝大手一挥:“那好!就这么办了!为了尽快完婚,一切从简!” 当然以赵承现在的状况,也不宜大操大办,两家人都尽量以最快的速度准备着婚礼的各项仪式。 在《仪礼,士昏礼》中记载,“昏礼,下达纳采。用雁。” 士,也就是国家的精英阶层,昏礼要有六步,第一步纳采,就是找媒人去提亲并下聘礼,隋唐曾规定聘礼的定制,自皇子王以下至于九品皆同,标准为:雁一只。羔羊一只,酒黍稷稻米面各一斛。 赵承濒死在床,纳采这一步骤就省略了。 “纳采”之后是“问名”,就是由媒人询问女方的姓名、年庚以及“八字”,通过占卜、算命来看看男女双方会不会相冲相克,以及有没有其他不宜结成夫妻的地方,“问名”也称为“过小帖”或“合八字”。 现在赵承都已经快死了,两位女方家长还要去皇帝那里争抢,哪还管什么年庚八字合不合,问名这一步也就省略了。 “问名”后是“纳吉”,男方父母将自己儿子的生辰八字交给媒人带给女方,这就是“过大贴”、“换鸾书”,也称为“通书”,实际上有点儿订婚的意思。 因为赵承已经无父无母,更无亲眷,这个男方父母的角色,实际上就由皇帝承担了,皇帝亲自写了两份通书,分别交付给李家和温家,即为赐婚。 接下来的“纳徵”相当于彩礼,赵承其实有钱,不过都在清河县,在上京并没有什么钱。 因为涉及到两位大臣的颜面,陈帝干脆就从皇家财库中取了一些珍宝做为彩礼。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