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外出执行任务,除了灵米,辟谷丹,符箓等必备之物,赵林还买了一袋海绵沙,一件御水法袍,一把银光匕。 海绵沙不是沙子,而是一种叫海绵虫的软体动物,小的有拳头大小,大的形似西瓜。 海绵虫身体遍布孔径与长毛,死后身体缩小为原来的千分之一,晒干后变成一粒小小的石头。 如果再次遇水,就会膨胀回原来的大小,有极强的吸水性。 由此便得了一个海绵沙的名字。 蚌贝类妖兽都有极强的防御能力,把海绵沙倒进张开的蚌壳里,足以让蚌妖瞬间脱水,失去行动能力。 而且海绵虫本身带有毒性,如此双管齐下,修士就能从容地把贝壳里的珍珠取出。 御水法袍的功用是抵御水行法术。 水下斗法,穿着内甲多有不便,而且普通内甲也抵挡不住水行法术的攻击。 御水法袍是用离水蚕的蚕丝织就,轻便透气,对水行法术有很强的抵御能力。 唯一的缺点就是价格昂贵,出于自身安全考虑,赵林忍痛花费五千灵币购买了一件御水法袍。 银光匕是由精金、藏银炼制的匕首,锋利无比,专门用于撬开闭合的蚌壳。 一切准备停当,赵林在十一月下旬的一天离开函赤郡。 南贺州东面临海,最东端的东福郡离赤尾岛只有一千五百余里。 赵林乘飞舟出行,几经辗转,在天黑之前来到东福郡。 住了一晚,第二天坐上一艘驶向赤尾岛的“渔船”。 海上赶路多以海舟为主,很少使用飞舟。 一来因为海上风浪极大,云霄层中的煞气乱流也极为迅猛,乘坐飞舟十分颠簸,甚至发生颠覆的危险。 二来则是海船本身布置有御水法阵,行驶速度并不比飞舟慢多少,而且更节省灵石,载重也更大。 实际上很多灵舟同时布置了御风和御水两种法阵,既可以在空中飞行,遇到宽阔的江河湖海也能在水上航行。 渔船在海面上乘风破浪,不时可以看到灵鱼跃出水面。 但见海天一色,碧波万顷。 赵林坐在船舷一侧,甲板上七八名“渔民”走动忙碌着。 渔民是借用凡间的称谓,这些人其实都是修士,定期出海执行任务。 海中修炼资源丰富,除了各种妖兽,还有黄精髓、天星沙、暗星沙、长明石、黑晶石等矿产。 以及蓝心藻,红须带,月落裙等珍贵灵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