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卷 第八十一回 荷叶枯时秋恨成2-《大盛女首辅》


    第(2/3)页

    我受宠若惊地收下步摇后,忙跪地谢恩。

    此后,我正式复职,开始了中书舍人的职业生涯。

    盛制规定:京官五品以上,每日参朝;文武百官九品以上,朔望日朝。所以我和暮云,只有在每月初一和十五上朝的时候才有机会碰见。即便散朝时相遇,我也故意找同僚议事攀谈,并不给他机会接近我。

    每日参朝意味着天未亮就要起来,卯时前要到泰元殿候着。散朝后,在泰元殿左右廊下会食①,下午则回中书省衙门办公。中书省的事务本就繁重紧要,而我又好些时日没有参与,做起来不免有些生疏,故而终日忙得不可开交。

    雪上加霜的是,中书省的最高长官张彦因在襄州叛乱时不但不支持积极讨伐,反而请求太后还政于皇帝周焘而被太后视为“逼宫谋反”,加之其乃叛乱主谋之一章仲珂的母舅,很快被太后定罪处斩了。

    中书省一时群龙无首,自然愈发忙乱,每个人的工作量空前大增,常常要忙到宵禁前最后一刻方能离开。

    这与我而言倒算是好事,因为忙碌可以让人忘却烦恼,无暇多想其他的事情。每日泰元殿——中书省——泰星殿三点一线的生活过得简单而充实。

    这样忙忙碌碌了近月余,终得一日闲暇。我记挂家里,决定回郑府一看,便吩咐碧水备车出宫。

    在马车里打了个盹,醒来后神清气爽,我拉开帘子往外瞧。街上摊贩林立、人来车往,甚是热闹。还不及细看,眼角却瞟到一个灰色的身影鬼鬼祟祟地掩进了人群中。

    我心中一凛,难道有人跟踪?

    如果确实有人跟踪,那定是文令徽搞的鬼了!虽然我不知道他究竟想怎么样,但不怀好意是肯定的。这些日子忙于政事,我的确疏于防范了。现在看来,一味防守是治标不治本的,只有抓到他的把柄,将其彻底打倒才是自保的上策。

    目前为止,文后并没有重新启用文令徽,而是将她的另一个侄子文令斌调到了兵部出任侍郎。与此同时,擢升蒲州刺史郭世杰为永安府尹。郭大人如今统管东都辖区内大小事务,如果能得到他的支持,那查起文令徽来就容易多了。

    不过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当务之急是得先甩掉这个行迹鬼祟之人。稍加思忖后,我让碧水吩咐车夫将马车驶到一处热闹的集市门口,在门口停留半个时辰后自行离去,不用等我们。

    我和碧水二人则带上包裹下了马车,走进了集市里。确保没有可疑之人跟上来后,我们转进一家脂粉铺,从包裹里取出两件斗篷各自披上后,又随着人流从另一个出口离开了集市。

    这样一来,相信即便有尾随之人,也很难再跟得上我们。集市已离郑府不远,走了不多会儿便到了。

    舅父舅母最终听从了我的建议,置下了位于淳化坊的宅子,并用余下的银两重新办起了“求凰绣庄”。宅院经过一番修葺装饰,如今又多了人气,自是比我第一次来时温馨顺眼得多了。

    我径直走向中堂,阿娘和舅母闻声迎了出来。

    阿娘拉着我的手,既欢喜又激动:“筱天,你终于回来了,都有月余没有见到你了。”

    我抚一抚阿娘的手背,笑道:“是啊,近来朝中事务繁忙,筱天也很记挂家里。待日后空闲一些,我会经常回来的。对了,舅父和表兄他们是去绣庄了吗?”

    舅母接话道:“是啊,他们这些日子为了绣庄能尽快开张,都是早出晚归的。我一会儿遣人去告诉他们你回来了,好让他们早些回来。”

    我笑着点一点头,又问:“虎娃和小杰他们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