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打开本地数据库,选中过去三个月采集的全部数据包——共两千三百余条,包含个股行情、政策摘要、行业动态。压缩打包后开始上传。 进度条缓慢爬升。每秒传输速率不到二十KB。传到一半,网络断了一次。他重新拨号,调整TCP/IP参数,关闭防火墙,再连上。 又试了三次,终于完整传完。 刷新服务器目录,文件赫然在列。他双击打开,字段结构完整,时间戳清晰。这一刻,他的系统不再只运行在一台家用电脑上。它有了独立的存储节点,能脱离个人操作持续运转。 他靠在椅子上喘了口气,才发现衬衫后背湿了一片。 接下来是搭建基础服务环境。 他从光盘包里找出IIS安装盘,放进服务器光驱。安装过程卡在组件注册环节,提示内存不足。服务器只有128兆内存,而IIS默认占用太高。他取消安装,改用命令行手动注册核心模块,跳过图形管理界面。 完成后重启,HTTP服务启动成功。他在浏览器输入服务器IP,页面显示“IIS has been successfully installed”。 第一步成了。 他立刻着手部署第一个Web展示页。目标很简单:调用数据库里的陆家嘴股价数据,生成一张带时间轴的K线图,能在局域网内访问。 他新建ASP脚本文件,写入数据库连接代码。ODBC数据源配置花了不少时间,Access驱动在NT系统下兼容性差,他换了三种连接方式,最后用Jet引擎直连才成功。 图表部分用HTML+CSS绘制横纵坐标,X轴代表日期,Y轴是价格区间。程序循环读取数据库记录,按比例换算成像素点,用DIV方块拼出K线实体。 没有JavaScript,不能做动态刷新。他只能让页面每次加载时重新查询一次数据。 调试过程中,IIS频繁崩溃。他查日志发现是并发连接过多。于是限制连接池为两个,关闭日志记录功能,减轻负担。 晚上七点十七分,他在自己电脑上再次输入服务器IP。 页面加载出来。 一条细线从左向右延伸,标着“陆家嘴”字样。下方标注日期:“1998年4月6日”。右侧最新价显示为8.25元,与今日报纸一致。 图不够精细,格子粗大,颜色单一。但它确实是自动从数据库提取数据生成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