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正文只有两句话:“我把简化版发给了王浩。他按‘三步选股法’操作,三天进出,净收益五百二十三元。截图附后。” 附件是一张交易记录,时间戳清晰。买入点选在早盘震荡期,卖出时机卡在午后冲高回落前。操作路径完全符合指南中“趋势初显→量能确认→预判离场”的流程。 陈帆盯着看了很久。 他打开聊天窗口,回了一句:“不是我该请吃饭吗?毕竟是你写的指南。” 消息发出后,他重新打开《系统使用指南》电子版,在首页空白处加了一行小字: “版本V1.0——首份由用户验证的生存手册。” 窗外夜色浓重,楼下街道早已安静。他靠在椅背上,闭了闭眼,又睁开。身体疲惫,但思维仍停留在刚才那条交易路径上。一个不懂编程、没参与开发的人,仅凭一份文档就能独立完成盈利操作——这意味着系统不再是黑箱,而是可以被理解、被复现的工具。 他调出用户操作日志,筛选今日新增行为记录。六位成员共发起37次测试运行,成功率达89%。其中有三次中断,原因均为未按指南执行前置校验。但他注意到,第二次尝试时,同一人已能自行对照文档解决问题。 这比预测精度提升更有意义。 手机震动了一下。新消息来自林悦。 “你说得对,它能被教会。” 他没急着回复,而是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命名为“User_Feedback”。把她的邮件原文、王浩的截图、培训现场的截图打包存入。然后打开日志文档,写下新的一行: “2003年4月16日,系统首次实现跨个体知识传递。使用者:王浩。依据材料:《系统使用指南》V1.0。结果:独立完成交易闭环,实现正向收益。” 写完,他抬头看向主屏幕。实时数据流仍在滚动,预测模块稳定运行。右侧窗口显示着远程访问状态——林悦的设备仍在线,IP地址来自她常用的办公网络。 他打字:“下一步,让十个人都能做到。” 刚按下回车,实验室门被推开。 林悦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一个保温袋。她没穿外套,头发微乱,像是刚赶过来。 “你没走?”她说。 “等你消息。”他答。 她走近,把保温袋放在桌上,“给你带的粥。冷了我再热。” 他没动,只是看着她。 “怎么?”她问。 “王浩的事,谢谢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