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 数据揭示非理性-《造个系统做金融》
第(2/3)页
“正因为有兜底预期,才更容易滋生泡沫。”周婷接过话,“大家觉得跌不到底,就越敢往上冲。风险不是消失了,是被推迟了。”
陈帆点头:“所以现在最危险的不是下跌,而是所有人都相信不会下跌。”
他转向主控界面,调出仓位管理系统。“准备做空预案。先不动实盘,建模测算最优路径。”
周婷立即接入“风险预算引擎”。这个模块是她上周刚完成的测试版本,能够根据账户总规模、流动性状况和波动容忍度,动态计算最大可承受风险敞口。
“用股指期货作为空头主力。”她说,“选近月合约,流动性好,冲击成本低。再配上创业板ETF的认沽期权,防范极端上涨带来的追保压力。”
李阳补充:“还可以加一层国债逆回购做现金缓冲。每天收盘后释放部分资金进场,既能保持灵活性,又能降低隔夜风险。”
陈帆看着模型推演结果。按照当前参数设置,单日最大亏损控制在总资金的1.5%以内,整体风险暴露维持在15%以下。即便市场继续上涨一成,账户也不会触发强制平仓线。
“就按这个框架走。”他说,“小仓位试水,每增加百分之五的浮亏,自动减仓一半。不能贪,也不能怕。”
张远已经开始核对可用保证金比例。“第一批试仓可以放五十万额度进去,对应三手中证500期货。如果方向正确,后续逐步加码。”
“等等。”周婷突然抬头,“我们还得考虑政策变量。万一这时候出台利好,比如降准或者松绑再融资,市场可能直接跳空高开。”
“那就把触发条件设得更严一点。”陈帆调出压力测试面板,“加入三个前置判断:一是单日新增开户数是否突破历史峰值;二是公募基金仓位是否普遍超过九成;三是主流财经媒体头条是否连续三天聚焦‘新经济奇迹’。”
“一旦这三个信号同时亮起,说明情绪已经彻底失控。”李阳接道,“那时候动手,胜率最高。”
“不只是胜率问题。”陈帆盯着屏幕上的模拟曲线,“我们要确保每一次操作都经得起回溯检验。不能靠运气赚钱,那样迟早会输回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