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评分标准呢?”周婷问。 “不能只看金额。”陈帆插话,“要看担保方自身的负债率、现金流状况、以及它自己是否也被别人担保。形成一张网,越深处,风险传导越强。” 周婷立即开始设计算法逻辑。她在白板上画出节点关系图,定义权重系数:主担保方基础分设为1.0,若其资产负债率超过70%,乘以1.3;若自身存在对外担保,则每增加一层递归,附加0.2的传导风险值。 张磊则切换到服务器资源监控界面,盯着CPU和内存占用曲线。“你们两个别同时拉大数据量,上次并发太高差点烧了主板。” “我知道节奏。”李航一边调试代理池一边说,“先小批量试跑五十家,确认数据稳定再扩展。” 陈帆回到主控台,重新加载最新的市场行情包,包括昨夜欧洲科技股的表现、美元流动性指标变化,以及美联储官员讲话纪要。他把这些作为背景变量,准备等担保数据一到位就重新建模。 十分钟后,李航的第一批数据返回。屏幕上跳出一个表格,列出二十家存在明显交叉担保行为的公司,其中三家已被列入信用观察名单。 “找到了。”李航放低声音,“这家服务器制造商,给旗下五家子公司做了全额履约担保,而其中一家又反过来为另一家关联设计公司提供贷款质押。典型的闭环结构。” 陈帆放大其中一家子公司的财务摘要。去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下滑41%,经营性现金流首次转负,但股价在过去两周逆势上涨6%。 “有人在撑。”他说,“只要这个体系里有一家倒下,其他几家的担保责任就会立刻激活,债权人有权追索。到时候不是一家破产,是一片崩塌。” “那我们的做空目标,很可能就在这个圈子里。”周婷将初步整理的担保图谱导入分析模块,“如果现在不修正模型,等真正爆发时,我们根本不知道风险会扩散到什么程度。” “那就改。”陈帆下达指令,“李航继续抓数据,周婷把评分规则固化进预处理流程,张磊盯着系统稳定性。我要在六小时内看到新版风险评估报告。” 李航双手重新放回键盘,代码行如流水般滚动生成。周婷切换至数据映射界面,逐项配置字段匹配规则。张磊调出散热监控面板,手动提升三号机柜的风扇转速。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凌晨两点十七分,第二批数据完成整合。系统开始运行嵌入担保链变量的新版压力测试。 主屏渐次弹出图表:原模型显示未来七十二小时波动率峰值为38.5%,新模型则攀升至46.7%。与此同时,强制平仓阈值从72小时缩短至54小时。 “提前了十八小时。”陈帆凝视着曲线交汇点,“这意味着我们必须更早行动,或者降低仓位。” “还有一种可能。”李航忽然抬头,“如果我们能锁定担保网络中最脆弱的那个节点,集中火力打穿它,就能引发连锁反应,反而加快收益释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