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婚俗-《一盏明灯照山村》
第(2/3)页
“老村长他侄子,就在三天后。”钱喜凤手里提着的塑料袋里放了不少的请柬,抹了把汗道:“对了,老村长可没有其他意思,说你到时候空着手过去就行,可千万别随什么礼。”
乔曦打开请柬看去,新郎叫张喜乐,对他有点印象,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大小伙子,长得很坚实,每次碰到都会咧嘴憨厚的笑笑。
新娘是一个叫王小燕的女孩,听钱喜凤解释是隔壁王家村的人,两个人谈了有两年的对象,终于走到了要结婚的这一步。
“钱大姐,这请柬上吃饭的地方怎么空着?”乔曦疑惑地抬起了头。
钱喜凤苦笑道:“刚开始想把酒席摆在村里,可是人家女方家里不同意,执意让把酒席摆在镇上饭店。镇上的饭店吃一桌就要千八百块钱,还要雇拉新娘上门的婚车,女方说了至少要八辆车子。哎,喜乐这孩子哪里掏的起这么多钱,他娘早就没了,他爹也就靠种点地打点零工。喜乐结婚全靠老村长这个当大伯的张罗,现在正在四处联系稍微便宜点的饭店,等联系好了会发广播通知大家。”
乔曦沉默了起来,农村这些年对婚事越来越讲究排场,劳民伤财不说,还平添了许多的烦心事。现在结婚就像家里跟遭劫了一样,有的甚至需要举债成婚,使喜事变成了一家人的难事。
其实国家早就出台政策,要求各地政府限制婚事大操大办,攀比斗富等陋习,不能因为面子,让家庭欠下一身的饥荒。
钱喜凤说完就继续去送请柬了,乔曦心事重重的也出了门,直接去了张守业的家里。
张守业的老伴刚从家里要出去串门子,笑着含蓄了一下,就让乔曦进门去找张守业。
张守业站在桌边,烦躁的把电话一次次打出去,桌边的笔记本上写着镇上一个个饭店的酒席价格,他要选择出一个价格最适中的。
“喂,你们那里办一桌酒席多少钱,不包括海参大虾鲍鱼这三大件。”
在婚宴上一般这三盘海鲜是必不可少的,可张守业知道自己侄子家里的条件,要是上这三盘菜,这一桌就得多出个两三百块钱。
得到了确切的回答,张守业在笔记本上写了钱数,接着又打去了电话。
就在这时候乔曦走了进来,叹息一声直接把张守业的电话给按上了。
“老村长,你这可不对啊,政府明文规定婚事不准大操大办,你还顶着风帮着你侄子订酒席?”
张守业重重叹了口气,坐到了椅子上,他也是为了婚事这些礼仪烦透了,婚车还没联系,还有司仪摄像等等。
乔曦拿起张守业的日记本看了几眼,摇头道:“老村长,这酒宴就摆在村里,大家热闹热闹好了,至于其他的能省就省点。结婚只是一天的事情,以后还得过日子啊!”
张守业闷闷的抽起了烟袋锅子,“你以为俺不知道这个理?可人家女方家里不答应,人家就一个宝贝闺女,谁不想风风光光的给嫁出去。如果不听他们的,这婚事就得黄了。我侄子可快三十了,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不挑他家庭条件的,再不娶媳妇就打光棍了。”
乔曦想了想道:“老村长你先别急,这电话也别打了。我去找喜乐谈谈,问一下女方到底的态度是什么?”
张喜乐前几年盖了三间大瓦房,新房没有找到他,乔曦就去了他们家的老房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