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无极仙魂武帝》
第(2/3)页
顾千重嗯了一声:“他们几个还真不错,我看吴宗廷和封千法至少都是半步阴阳的修为,那三个也到了五气巅峰。想不到在这荒山野岭一住几十年,他们的修为反而进步了。”
长清子一楞:“已经到了半步阴阳,那刚才要是动起手来,岂不是有些危险?”顾千重笑道:“我还以为你看出来了,就算动起手来,他们也占不了便宜,两个半步阴阳我还应付得了。”
两人行到养闲堂附近,长清子对顾千重道:“表哥,你先回去休息,我还要去办件事情。”顾千重问也不问,转身便走。
养闲堂诸老并没有和张昭细说当年之事,只告诉他那几个人也许是以前被灵逍逐出的弟子。张昭回到自己屋中,照例修练万灵诀,然后又开始逗着小白猴抢玉牌,第四句经文已经出现三个金字,只要小白猴身形方动,张昭就有感应。
刚刚玩了一会儿,张昭突然觉得多出一种奇怪的感觉,他顺着那个方向一看,竟然是掌门长清子站在门口。
“掌门?你怎么来了?”张昭连忙把玉牌递给小白猴,自己起身下床,刚要施礼就被长清子制止:“不必多礼,我来是有件事想对你说。”
他直接了当的说:“想必你也看到了后山的几个人,那都是以前被灵逍逐出山门的弟子,他们活得虽然清苦,却不能让人知道他们的存在,所以今日之事你不能让任何人知道。”
张昭回想那几个老人的情况:“我已经和师父他们说过了。”
长清子点了点头:“养闲堂中那几位可以实情相告,当年之事他们也都心知肚明,自然可以理解,只是不要再让别人知晓,切记切记。”
张昭点头答应:“我记住了,不过掌门,你刚才也说了,那几位前辈日子过的很苦,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回咱们灵逍?”
长清子脸上带笑:“这种事不是能说回就回的,他们现在心中还有芥蒂未消,就算他们想回来,还有门规在那拦着。”
看张昭有些不解,长清子脸上带着一点狡猾的神情又道:“他们几个都上了年纪,确实需要些日常应用的东西,我也不知道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张昭有些明白长清子深夜来此的真正用意:“那要是有人给他们送一点吃用之物,算不算触犯了门规?”
长清子摇了摇头:“他们曾是我灵逍中人,就算有人送些他们需要的东西也是人之常情,当然不会受到责罚。”
张昭笑着点头:“掌门,我想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长清子转身出门:“你明白了就好。”一老一少脸上带着笑,心中充满了某种默契。
在刚才回来的路上,长清子思前想后,只有张昭有时间和精力不为人知的做到这件事。这才绕了个弯子让他送些东西过去。当日唐林的话长清子记在心中,他也觉得张昭虽出身平凡,却天生有一种能和别人拉近距离的能耐。
*****
两天后,看着张昭放在身前一大包东西,吴宗廷几人都是面色古怪:“你这小子,独自来此又带来这一大包东西是何意?”
张昭诚恳的答道:“这里是我昨天做出来的吃食,还有一些日常应用之物。还望几位前辈不要嫌弃。”
秃顶老者踏前一步:“这是什么意思?你在可怜我们吗?是顾长青叫你来的?”
张昭毫不胆怯的与他对视:“送些东西过来也要问清什么意思吗?没谁让我送过来,我就是自己想送来。”
“你……。”秃头老者还真是没辙,也不能对张昭动手,他们这几个人修为虽高,平日只是捉些小兽,挖些山薯充饥,几十年来每日苦修度日,并没有什么报仇的心思。而且这里离灵逍多远他们心里清楚,张昭背这一大包东西过来也着实辛苦。
“你放在这里就回去吧。”吴宗廷温声说道:“多谢你了。”张昭对着他们点了点头,也不言语,转身离去。
“吴师兄,咱们凭什么就这样收了他的东西?”披发瘦脸的孙姓老者出言问道:“这算什么?受他们施舍吗?”
“就是啊,这说不准就是顾长青搞出的什么花样儿,咱们可不能上当。”秃头的齐姓老者也愤愤出声。
“几位师弟,咱们如今这境地,顾长青还需要搞什么花样儿吗?你们那天也看到了,顾千重现在至少也已经是阴阳境界大成,要动手早就动了。”听了吴宗廷的话,几位老者的神情也渐渐缓和下来。
“刚刚那少年面容淳朴,那天咱们看他也确实毫无机心,不管他送来的是什么,都是一片好心,孙师弟,若说这是受人施舍,那咱们在后山一躲几十年,顾长青昨天不闻不问的离开,算不算施舍?”孙姓老者听了垂首无言以对。
“就算咱们用不着,也得给李师弟换换口味,他卧床已久,看看这里有没有他能吃的东西。”发束如花的高姓老者上前打开张昭带来的包袱,看着捆得整整齐齐的烤鱼干肉咽了一下口水。
“这小子还真没少带,我就去给李师弟煮些鱼汤,这准是静心湖的鱼吧,咱们可是太久没吃过了。”
张昭每次在后厨都多取一些米面菜肉,隔上五六天就奔波一次,连着送了三四次后,几位老者看到他时都是面色缓和不少,秃头齐姓老者也平静下来默默接受了。
一个月后,张昭再去时,发现除了原来的五个人,竟然又多出一名从未见过的老者,他面色灰败,看上去明显是大病初愈,坐在一个木墩上晒着太阳。
“多谢你了,想不到我李梦山有生之年还能吃到静心湖的鱼肉。”病容满面的老者看来心情不错,向张昭招了招手:“你是哪堂哪阁的弟子,居然能常去静心湖捕鱼啊?”
张昭一见终于有人出言交谈,说的还是自己身边之事,兴奋回答:“我是养闲堂的,就住在离湖水不远的地方。那片湖水叫静心湖?”
“我也是在经阁的书中看到,那处湖水的尽头处还有处泉眼,据说原来山前有道飞瀑就是源自那里,只是被压住已久。”李梦山看来也对那附近很熟悉,说得丝毫不差。
“泉眼已经重新出水,那道飞瀑现在又有了。”张昭更是来了精神:“我们背了几百袋种子上去,才把那座小山一样的石头给撑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