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叶青的展望-《绝品小圣医》


    第(2/3)页

    叶青呵呵一笑,提醒李诗蕴专心听课,然后摸出手机,给小师姐发个微信,“小师姐,我想申请这学期的结业考试。”

    信息如泥牛入海,了无音讯。

    等到快下课时,叶青才收到慕容雨柔回来的微信,很简单,只有一个字,“好!”

    与此同时。

    慕容雨柔正坐在中医学院,会议室,开会。

    此时,中医学院的领导们,齐聚一室。

    而坐在首位的老人,赫然是深城大学中医学院的创办者,同时,也是华夏硕果仅存的几位圣医之一,慕容世伯。

    慕容世伯环视一周,看着下首中医界的后起之秀,不是他的学生,就是他故交好友的学生,扶须笑笑,“前几日,老夫和一位故交好友的弟子,聊了些中医未来发展的事儿。”

    “他提出一个理念,想要发展中医,旨在四字……全民中医!”

    “全民中医?”

    坐在慕容世伯下首的一帮中年人,听到‘全名中医’四字,齐齐一楞,没明白‘全名中医’是个什么意思。

    看到后起之秀们目光中透出来的不解眼神,慕容世伯朝坐在他左手边的慕容雨柔和蔼笑笑。

    当日,便是她陪着老爷子和叶青聊有关中医未来发展之路,此时她看到老爷子眼神,慕容雨柔便起身,朝在座诸位叔伯抿唇笑笑,“各位叔伯,所谓,全民中医,是小师弟就未来中医的发展,提出来的展望。”

    “旨在,重拾华夏国人对中医的信心。”

    “诸位叔伯都是华夏闻名遐迩的国医,想必也很清楚而今中医发展,为何会如此举步维艰的诸多因素……”

    “难在环境污染,道地药材难求,难在制药公司唯利是图,以次充好,假药遍地都是。难在中医师不容易培养,难在太多中医界大多医术不精的庸医,难在专业的中医院太少太少,难在老百姓对中医没有信心。”

    对于慕容雨柔的说法,在座各位名医大家,甚至国医大家,皆是频频点头,深以为然。

    是啊!

    中医难发展,其中最关键的三点要素,药材,医师,老百姓对中医没有信心。

    慕容雨柔稍作酝酿,抿唇笑笑,接着说道,“道地药材,单以最为普遍简单的陈皮为例,一味好的陈皮,制作起来工序颇为繁琐,而要达到陈皮该有的药效,晾晒后,至少要储存五到十年,甚至更久,才能达到陈皮该有的药效。”

    “但是,现在有些黑心商人,唯利是图,晾晒好的陈皮,只储存两三年甚至更短,便拿到市面上出售……那么,陈皮的药效就会大打折扣!”

    “而诸如此类现象,在药材市场是比比也是,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道地药材难寻的难题,唯有彻底整合华夏国内的药材市场,给华夏国内的药材市场,制定规则和秩序!”

    “而关于培养中医师,在建国前,华夏国内的专业的中医学院,只有八所,现而今,专业的中医院校,增设到一百多所。”

    “现在的大学生,在中医院校学到的那些中医知识,连中医皮毛都不算,毕业之后,任职到各大中西医院,也要跟着主任医师学习至少五年,才称得上算是一名初级中医师!”

    “按照我小师弟的设想,想要从根本上缩短培养中医师的时间,就要在学生中医院校求学时缩短,增加学生们在求学时的临床经验,由每学期到中西医院三次临床学习的机会,增加到一个月三次,甚至更多。”

    “至于,重拾老百姓对中医的信心,需要借助现而今便利的诸多媒体资源,大力宣扬中医!”

    “比如,在央视的黄金时段,举办一场类似于综艺节目的中医比赛,拍几部有关中医题材的影视剧,让老百姓方便快捷的了解,何为华夏国医,华夏国医又为何传承几千年,而依然在薪火相传!”

    听完,慕容雨柔娓娓道来的长篇大论。

    在座诸位名医国医大家,皆紧皱起眉头,陷入沉思之中。

    此番展望,说来简单,但真若实施起来,简直难如登天。

    单说,整合华夏国内的药材市场,若没有雄厚到富可敌国的财力,怎么整合?

    怎么整合!

    简直,痴人说梦。

    缩短,培养中医师出师的时长,也是说来简单,带领学生,由一学期三次的临床观摩,增加到一个月三次?!

    中医学院有多少名学生,至少两万名,一个月三次,那是怎样的观摩数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