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宋家过年收的礼里面,有不少糕点和酒,正好可以给李家拿过去。 李家每年农忙的时候,都过来帮忙,宋老爷子心里记着呢。 宋诚义架好车,守在外面。 李氏等人往车上搬东西,二房全家出动准备去小渔村。 “老二,等等”宋诚忠追了出来,招手道,“带我们一程,老崔家的儿媳妇也得回家,咱不好去借牛车。” 周氏闻言,脸冷下来,挥挥手,“老二你们先走!” 转头对宋诚忠道,“今年你们大房就别去了!” “娘,这不和规矩吧?”宋诚忠迟疑,过年过节的,怎么能不去岳丈家窜门呢,又不像离得远。 “规矩?”周氏冷哼,“没规矩的是他们老孙家,既然他们敢这样,就别怪我老宋家不给他们家面子。” 还是因为干菜,宋诚忠无奈,“娘,钱已经拿回来了,再说,孙家也是为了莲儿” “老大!”宋老爷子接过话茬,“不管这件事的立场是什么,孙家都不该应下。” 孙家是读书人家,该知道这样的事情不对。 可若真的不去宋老爷子犹豫,以后还要相处呢。 “这样,今天就别去了开春之后,找个时间去看看”宋老爷子想着,这样既让孙家明白了宋家的意思,两家也不至于闹的太僵。 小渔村,在榆林县的东南方。 比邻县城,沿着河道走,不出两刻钟,就到了小渔村。 小渔村,因打鱼而得名,一路走过,宋青苑就看到停靠在河岸边的简易木船。 小船简陋,没有任何防护措施,一个浪打过来,就有翻船的可能。 “娘,这船打鱼不危险吗?”宋青苑问。 “不走远没事,走远了就是自己作死。”李氏撇撇嘴,“你姥爷,你舅常年打鱼,会看天气,啥时候有浪,啥时候没有,心里有数。” 天气预报都有不准的时候,何况是凭经验猜测。 说话的功夫,一行人就到了李家。 李家也是小土房,房子没有宋家的大,木门也是破烂不堪。 李家的大儿媳祝氏,二儿媳许氏,迎了出来,“我们刚还说,你们啥时候到呢,快进屋,冷了吧。” 祝氏摸了摸四郎冻的冰冰的脸。 宋诚义把牛车赶进院子,李氏,二郎,三郎把东西往下拿,这个时候李宝财,王氏,李家众人都出来了。 “来就来,咋拿这么多东西”王氏眼神一扫,心里一惊,今年的年礼,宋家给的可不轻啊! 这么估摸着,少说也得半两银子。 “这是啥?”李宝财指着豆芽问。 “这是豆芽,我们家的新生意”宋诚义精瘦的身板挺了挺,不在意的挥挥手,“也不值啥钱,就比猪肉贵那么几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