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杜笙接过杂志,哈德斯已经翻到了那页专题报导。 马姚伟也凑过去看了一眼,皱眉说道: “这写得好像也没错啊……但怎么看着怪怪的?” 哈德斯冷笑一声: “表面说的是实话,但字里行间全是暗示。 说白了就是在给你贴标签:一个资历浅的华人演员,年纪轻轻却连拿三大国际大奖,有钱了不起。” 杜笙点点头,似有所指道: “奥斯卡学院评委平均年龄六十多,很多都是熬了几十年才坐到那个位置。 汤姆·克鲁斯当年为什么被排挤? 就只是因为太年轻、红得太快。” 哈德斯继续分析: “奥斯卡这些年虽然也在尝试多元化,但比较重要的大奖,从提名名单到获奖,还是偏向于老成持重、资历深厚的中老年男栍。” 张浩龙冷笑一声: “所以这时候捅出这些‘旧账’,就是在提醒评委们:笙哥你不够格,还污点缠身。” 马姚伟问: “能消除吗?” 哈德斯答: “《灯塔快报》还好,毕竟就是个三流小报; 但《娱乐家》就不一样,它是专业影评刊物,影响力大得多。” 杜笙沉思片刻,开口道: “那就把专访提前。” 他对张浩龙说: “你找人查清楚,到底是谁在背后推动的。” 说完,他站起身,活动了下肩膀: “走吧,该干活了。” 随着杜笙一句话,背后人脉迅速运转起来。 哈德斯开始联系电视台,争取让杜笙尽快接受主流媒体专访,维持曝光度,顺带扭转舆论风向。 而另一边,张浩龙也开始调动资源,追查这两篇报道背后的幕后推手。 一场围绕奖项、声誉和影响力的暗战,正在打响。 而这一次,杜笙,准备正面迎击。 工作室里,赫斯特姐妹和李伊馨正带着一个小组,24小时轮班盯着网络上的风吹草动。 杜笙的声誉正处于敏感期,稍有草动都可能影响奥斯卡及格莱美的冲奖节奏。 与此同时,杜笙亲自拨通了格莱特的电话。 格莱特是《飓风营救》的北美发行方之一,双方利益捆绑得比较深。 正好对方还是《娱乐家》杂志的股东之一,可以交流一些信息。 华夏那边,静养得差不多的钟甄也行动起来。 她作为杜笙的重要合伙人,第一时间调动资源,封锁相关负面信息,同时协调媒体口径,确保国内舆论不会被海外带偏节奏。 当杜笙抵达格莱特的工作室时,国内那边已经将相关视频和报道整理完毕,并通过加密邮件发送了过来。 马姚伟拿到部分视频后,立刻去找ABC电视台记者琳达,准备进行下一步动作。 杜笙则留在办公室,悠然等待。 不久后,从《娱乐家》杂志纽约分社那边打探完消息的格莱特,就直奔办公室。 两人见面后,格莱特一边脱外套一边开口: “我查到了那篇报道的源头。 文章是他们主编柯尔斯写的,而且写稿那天晚上,他还见了布拉德·皮特。” “布拉德·皮特?” 杜笙听到这个名字,略带玩味道: “不错,老熟人了。” 格莱特虽然不太清楚这两人间有什么过节,但他知道杜笙跟好莱坞这些大咖之间的八卦从来不少。 从杰西卡阿尔芭、查理兹塞隆,再到安吉丽娜·朱莉,杜笙的感情史简直比电影还精彩。 格莱特拍了拍杜笙的手臂: “我能查到的,全在这了。” 杜笙笑着握住他的手: “谢谢,有这些足够了。” 和格莱特告别后,杜笙回到车上,靠在椅子陷入沉思。 前段时间,布拉德·皮特虽然在威尼斯电影节功亏一篑,但仍不失为好莱坞一线巨星, 虽然比不上莱昂纳多那样的国民级偶像,但影响力不容小觑。 他背后有成熟的经纪及保镖团队、投资公司,甚至还有自己的独立制片厂。 如果用非常规手段对付,要是不能做到无声无息,搞不好两败俱伤。 杜笙又想到刚下映不久的新片《盗海豪情》,这是一部群星云集的大制作,皮特正是男主角。 按照目前的风评,这部片子极有可能帮他拿下明年的金球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杜笙按住遐思,摇摇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