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笕桥机场的历史很短。 它是民国二十年(1931)才开始启用的。 之前,它是清朝步兵的训练营地。面积不算大。后来扩建为机场,面积就大了。 因为历史短,各方面设备设施都不完善。 如果不是陈纳德要来这里,估计它是不会被重视的。 “高队长……” “你说。” “山鹰为什么选择这里?” “因为大校场那边有苏联人了。” “明白。” 张庸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上,我们的课本,似乎很少提到苏联人的援助。 其实,在全面抗战爆发前,还有抗战爆发后,苏联人对华夏的援助还是非常多的。从飞机到枪炮,应有尽有。 还有大量的顾问团。 后来大放光芒的罗科索夫斯基,还有崔可夫等人,都曾经在中国呆过至少三个月以上。 在德式装备被断供以后,很多国军主力都换成了苏械。其中,就包括著名的七十四军。 然而,当时的国际舆论,对苏联不太友好。 好像陈纳德这样的美国人,肯定不愿意和苏联人一起在大校场共事。 国府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于是安排笕桥机场。 两拨人马分开就没事了。 “嚯!” “嚯!” 不断的有号子声传来。 那是大量的民夫,在进行跑道的夯实工作。 人很多。也有点乱。明显赶工。华夏特色。 之前没想到陈纳德会来的那么快,所以,工程进度慢吞吞的。结果被人打了一个偷袭。 没办法,只能是日夜赶工。征调大量民夫。拼命的干。 原来笕桥机场只有航校,是培训用的。只有一些张庸都叫不出型号的很旧很旧的飞机。 现在陈纳德要来了,于是高远航才带着一些霍克2型转场到这里。 随着飞机的增加,各项设备设施也得进行更新。 霍克2型虽然性能已经过时,可是,一些关键的维护,还得美国人自己来做。所以,也有一些美国技术人员进驻。 随着飞机的增加,地勤、警卫、后勤保障什么的,自然也得增加。 原来航校只有一个不满编的警卫连。现在增加到一个满编的警卫营。人数暴增,营房不够用。还得自己修建营房。 所以,整个笕桥机场很乱。 张庸举起望远镜观察四周,看到远处一排飞机。 当时国府的飞机没有机库、机棚什么的,都是露天摆放。风吹雨打。日晒雨淋。 飞机的数量大概有二十架左右。其中,霍克2型可能有十架。 其他的都是航校用的旧飞机。能飞上天已经算是非常满意了。 “新飞机什么时候到来?” “我不知道。” “哦。” 张庸不再问。 他相信高远航是真的不知道。 新的飞机可能还没选好吧。霍克3型始终不太满意。性能太差。 可是,除了霍克3型,放眼当时的国际航空市场,似乎也没有更出色的飞机了。除非是德国人刚刚试飞的bf109…… 然而,德国人自己都还没列装bf109呢,想要出口,确实有难度。 只能说,谋事在人。其他交给老天。 “抱歉,给你们安排的住处可能有些简陋……” “不用费心了。我们住在市区。” “真是抱歉……” “我们的主要职责,是肃清整个杭城的日谍。住在机场反而不太方便。” “那就好。那就好。费用空筹部报销吧。” 高远航松了一口气。 陈纳德来得太快。搞的各方面都措手不及。 “日谍报销。” “什么?” “我说,我们此行的费用,我们自己解决。不用你们承担。” “那……” “日谍有钱。抓几个日谍就富裕了。” “好!” 高远航也没有客气。 因为陈纳德搞突袭,他们一时间确实资金紧张。 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 有太多的资金要支出。 幸好,之前张庸在天津卫缴获了那么多的资产。否则,可能夫人还得向委座伸手呢。 现在其实还好。空筹部自己就能解决。 陈善本连续从北平南苑机场运输回来的财货,价值至少超过1000万银元,可以暂时支撑一段时间。 “你去找酒店吧!”张庸转头吩咐杨丽初。 自己的女人,不能委屈了。 住在简陋的机场,连个独立厕所都没有。肯定不行。 她虽然不是养尊处优。但确实不能吃苦。每次出差,她都憔悴得不行。必须得住酒店才能补回来。 “好!”杨丽初也没有拒绝。带着几个人去了。 “干活!”张庸抖擞精神。 他们都是男人。 男人是来干活的。不是来享受的。 任务就是抓日谍。 机场里里外外,那么多民夫,还有那么多人员,不知道有多少日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