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一行人再次进入码头。 张庸默默的看着四周。熟悉而陌生。 熟悉,是因为码头依然是昨天的码头。建筑物都没有发生变化。 仓库、堆料场、卸货区、栈桥…… 都没有变化。 陌生,是因为昨天看到的凌乱,已经完全消失不见。 所有的地方,都被收拾得干干净净的。地上的垃圾也不见了。连江边的漂浮物似乎都被人打捞过了。 很干净。 像后世迎接创文、创卫一样。 一不小心的,感觉自己成了来检查的大领导。别人将一切都收拾好了。 码头的所有人显然也被重新组织过。 昨天看到穿的破破烂烂,脏脏兮兮的。现在都换上了干净的衣服。 补丁再多。也浆洗的干干净净的。 很多人的衣服明显不合身。可能是临时借来的。或者是发的。 等风头过了以后,再收回去。下次再用。 昨天看到的大部分民夫,都是不穿鞋的。哪怕是大冬天。冷的要死。依然是光脚的。但是现在,都穿上了布鞋。 大部分人的布鞋显然也是不合脚的。肯定是临时派发的。 等自己一走,立刻收回。 呵呵。 好忙。 要做这么多的工作。 当然不是说张庸自己。是说宣铁吾。 这个家伙反应很快啊。意识到不对,立刻整改。可能一晚上都在忙乎。 梁文休估计也是等整改的差不多了,才来请自己。 “变化好大。”谷八峰有意无意说道,“我几乎以为是走错地方了。” “别人也是一片诚意嘛!”张庸随口回答。 暗暗佩服宣铁吾见风使舵的本领。比戴老板还要灵活几分啊! 难怪这个家伙能笑到最后。变脸功夫确实一流。 这么一搞,再耍点手段,夫人和委座,说不定还觉得他值得信任,可以重用。 都是高手。 遇到这么狡猾的对手,处座也不容易啊! 宣铁吾是黄埔一期,戴老板是黄埔六期。光是这份资历上的差距,就让戴老板很吃亏。 “请!” “请!” 梁文休十分热情殷勤。 张庸不知道什么的,忽然想起一个人名。叫杨溢之。 郭骑云去哪里了?会被软禁起来吗? 想了想,他决定还是过问一下,“梁副官,能将郭连长调来吗?” “你说郭骑云?”梁文休的眼神顿时眯细起来。 “对。我觉得他身手不错。可以帮助我对付日谍。”张庸也不客套。 “当然可以。”梁文休说道,“我现在就派人传令。” “好。”张庸点点头。内心有些担心。 希望郭骑云没有事才好。 继续往里走。 码头到处都是士兵。荷枪实弹。 除了保安司令部的,还有警备司令部的。军装都是一样的。 装备的都是国产的七九步枪。半新不旧。没有什么新枪。从这个角度来说,宣铁吾和胡宗南、汤恩伯、俞济时等人又差得远。那几个才是真正的军头。麾下都是国军最精锐。 “张队长,日谍在哪里呢?” “不着急。” 张庸举起望远镜,看着远处的一艘商船。 那艘商船正在缓缓的靠岸。从船只侧舷的吃水深度来看,应该是满载而归。 也不知道船上拉的是什么货物?那么大一船? “那是谁的船?” “万丰货运的。” “老板叫什么名字?” “徐盛。总部设在上海。” “徐盛啊……” 张庸的神色微微有些诧异。但是外人都没有看出来。 原来是万丰货运的船只。真是巧了。 徐盛就是日谍啊! 之前,张庸还以为万丰货运只有陆运,没想到,自己搞错了。别人原来是有船运的。 这么大一艘货船,排水量超过1500吨啊! 如果有十艘这样的货轮,一次就能运输上万吨的物资啊! 在当时的华夏,是非常夸张的运输能力了。 可惜,这是日谍的麾下。 毫无疑问,战争一旦爆发,就会成为日寇的帮凶。 忽然间后知后觉。徐盛的万丰货运,走的是上海到杭州。而温振平的海昌船运,走的是长江航线。还有北方的张本政,垄断了渤海湾的海运。 这算是日谍的布局吗?在开战之前,就已经暗中做好各项筹备工作。三者结合,几乎是将华夏的沿海全部覆盖了。估计在广州那边,同样有日谍在进行海运工作。 “万丰货运有走广州的吗?” “有。甚至有走南洋的。听他们说,他们的货船最远能到新加坡。和新加坡的英国人做生意。” “这么厉害?” “他们都是这么说的。” “哦……” 张庸若有所思的点点头。 暗暗感慨。自己又被人骗了。被徐盛给骗了。现在才察觉。 当时勒索徐盛在十年的时间里,交出五十万大洋。每个月4000,结果徐盛还表示自己很有难度。张庸也相信了。 现在看来,每个月4000大洋,哪里有什么难度?轻而易举好吧? 别人万丰货运,海运才是主流…… 等等! 蓦然间又想起一件事。 万丰货运有多少艘船只?最大限度能调集多少艘? 淞沪会战的后期,日寇集中十几万人,在杭州湾的金山卫登陆。有没有万丰货运的船只参与? 话说,要运输十几万人。还有武器弹药。需要的船只绝对不会少。 除了日寇国内的船只。肯定还得就地征调部分其他商船。日寇通过徐盛,暗中掌握更多的运输船吗? 皱眉。 日寇果然是处心积虑。 将这些工作都考虑到了。一旦开战,运输能力基本解决。 地图显示,船上有三个日本人。 从望远镜看过去,都是中国人装扮。显然都是日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