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 金陵。总统府。 气死风灯发出惨白惨白的光。 在黑暗中显得格外的诡异。还有点阴森恐怖的气氛。 其实,很多人都觉得,这种光线,带着某种“冥”义。但是谁也不敢出声。甚至不敢表露。 因为,这是委座的亲自指示。 要将总统府的电灯全部关掉,换上气死风灯。 是因为节能吗? 还是为了防止日寇空袭? 没有人知道。 就好像没有几个人知道委座到底在哪里。 自从日寇开始空袭金陵以后,委座的行踪,就是最高机密。只有寥寥几个人知道。 很多时候,复兴社特务处的戴老板都不知道委座在哪里。 除了侍从室林主任,其他人都是不定时不定点的被告知。 而林主任,一直住宿在总统府。寸步不离。 还没到后半夜,林主任的精神还算好。但是沉默寡言。一脸凝重。 最近战况不利。委座的脾气也是非常暴躁。喜怒无常。 作为侍从室主任,日子也是难过得很。动辄就被训斥。 委座当面骂人。 在电话里骂人。 在电报里骂人。 好像除了夫人,其他人都被他骂过了。 尤其是淞沪前线的几个指挥官,更是被骂的不行。娘希匹什么的都出来了。 委座还要亲自去淞沪战场,亲自指挥。但是被劝阻。 前线报告说不安全。不能去。 但是委座还是要坚持亲自去。觉得自己亲自指挥,或许可以力挽狂澜。 其他人都是废柴。哪里有他英明神武? 他可是黄埔军校的校长!那些指挥官怎么可能有校长聪明? “铃铃铃……” “铃铃铃……” 忽然电话响。 林主任拿起电话。默默听完。 “就这样吧!” 然后又将电话挂掉。 放下话筒。闭目养神。揉太阳穴。 前线战况不利,委座有点病急乱投医。各种想法天马行空。 一会儿想这样做。 一会儿想那样做。 他这个侍从室主任,真是心力交瘁。 有时候明知道是委座一时心血来潮,随便嘟囔两句。当不得真。 可是,万一什么时候,委座回头又想起了。问起来。那就完蛋。 所以,明知道是镜花水月,也得安排下去。 比如说找秋山重葵谈判。 其实也就是那么一说,可能回头就忘记了。 但是,林主任不得不派刘真真和杨丽初去苏州,找到张庸,安排此事。 万一回头委座又重视这件事了呢? 唉…… 还不敢声张。 因为担心委座回头不认账。 那啥,明朝末年,崇祯,派人秘密与建虏和谈。 但是不知道怎么的,事情曝光了,崇祯又不认账了。将陈新甲推出去做替罪羊。 林主任可不想像陈新甲那样,含冤而死。 脚步声传来。 “报告!” “进来!” “主任,这是前线发来的捷报。” “捷报?” 林主任无动于衷。 前线一直都有捷报传来。说什么的都有。 各种天花乱坠、花言巧语。 但是,他林主任也不是傻子。一眼就看出问题来。 所谓的捷报,都是吹牛。 战报会骗人。但是战线不会骗人。 现在的情况是,国军连续丧师失地,局势越来越糟糕。 也就是张庸负责镇守的罗店,还能给人一点安全感。其他地方,感觉都是岌岌可危。 最危险的是中部战场。 大场镇失守,日寇长驱直入。导致国军非常被动。 统帅部勒令朱绍良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夺回大场镇。但是直到现在,国军还没有拿下。 委座对朱绍良已经非常不满,估计要撤他的职…… “是右翼兵团发来的。” “什么内容?” “电报说,张庸张专员指挥145师、184师,消灭……” “等等!” 林主任听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 张庸? 他怎么跑到右翼兵团去了? 他不是在罗店吗? 这个家伙。 除了那个张庸,没有第二个张庸。 能够指挥师级部队的,就一个张庸。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没有假冒的。 “是张少龙专员吗?” “是的。” “他在右翼兵团?” “电报是这么说的。他指挥145师、184师,消灭了日寇一个旅团。打死旅团长村上昭太郎。” “哦?还有这样的事?” 林主任绷紧的脸色终于是和缓了。 这是真正的捷报。不是假的。因为张庸去了。 被打死的日寇旅团长,也是有名有姓。一查便知。无法作假。 其他人的捷报,都是打死日寇若干。数字很大。但是没有细节。因为描述细节会穿帮。 俘虏两个日寇大佐…… 打死一个日寇少将…… 很好! 有出息! 可惜,就是权力太小…… 毕竟是太年轻。没什么资历。很难正式提拔。 眼下,唯一能做的,就是利用督察专员的头衔,在前线尽可能的干预战斗。 名正言顺的军职,是不可能有的。因为反对的人太多。 何应钦反对。陈诚反对。注定张庸不可能有正式军职。 现在,就连国府空军那边,因为外国教官的一致意见,也导致张庸靠边站了。 洋大人的意见很重要。毕竟需要他们援助。 唉…… 归根到底,还是太年轻。 但凡有个三十岁,恐怕就没有人能够阻挡了。 二十岁,乳臭未干,又没有完善的学历,也没留过洋,确实是无法操作…… “另外……” “什么?” “张专员还发了一份明码电报。” “明码?” “是的。” “给我看看。” “是。” 参谋送上电报。 林主任接过来。看完。点点头。 没错了。就是张庸。 除了他,没有别人。 少年性格。跳脱。有点颠。还有点狂。 不对。是非常狂。 这是指名道姓的挑战松井石根啊! 好。非常不错。年轻人,就是要有锐气!不服就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