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清晨。 张庸打着哈欠。 昨晚真是忙碌的不行。 指挥重炮没停过轰炸。 但是值得。 顺利拿下英德县城。然后继续推进。 人可以歇。但是炮不能歇。 炮兵轮班替换。 不熟悉开炮没关系,有力气就行。 其实,张庸很快发现,粤军还是有底子的。能人不少。 在之前混乱的割据时代,粤军进口的武器种类是很多的。大口径的火炮也有。 陈济棠连飞机都能买到那么多,何况是大炮? 只是比较落后而已。 买进来的大炮,都是世界列强的淘汰货。 很多都是一战结束以后,各国处理的残废品。没用多久就各种问题。 那些大炮买进来以后,肯定是有炮兵伺候的。所以,粤军也是培养有一批炮兵的。只是后来逐渐沉寂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炮兵的年龄也大了,逐渐退出现役。 但是,余汉谋就是有办法。 又将那些老炮兵给挖出来了。让他们协助。 一边培训,一边实战。 上手就是真家伙。炮弹都是真的。 射击训练就是对着日寇目标开炮。 没有任何的花假。 炮弹有的是。所以,无需纸上推演。 直接用炮弹来做试验。然后自己总结经验。自己进行计算。 “专员。” 余汉谋亲自给张庸端来早餐。 是他最喜欢的猪杂粥。非常新鲜。刚杀的猪。现杀现煮。 “谢谢!” 张庸接过来。闻到香香的味道。 他对饮食没什么挑剔。各个地方的美食,基本上都能品尝一二。 南粤的美食,基本上就是要讲究新鲜两个字。 什么食材都要新鲜的。 鸡要活杀的。 鱼要现杀的。 “专员,我们一直这样深入吗?” “有什么问题?” “日寇还在我们的两翼,我担心……” “没事。” 张庸轻描淡写。 法制155毫米榴弹炮,射程十三公里。 也就是说,左右两侧,十三公里范围内,日寇都是不可能接近的。 孤军深入。 问题不大。 最好是日寇从两侧围拢上来。 最好是日寇发动反击。 然后从防御工事里面钻出来,被炮火猛烈杀伤。 余汉谋的担心,不过是正规作战。 但是,他张庸走偏门。 就一个目标。 顺着铁路线打。猛虎掏心。 你日寇什么反应,我不管。我只要广州。 “好。” 余汉谋没有多说什么。 专员大人既然要一路直捣黄龙,他负责配合就是。 随着新编23师,还有第10军到来,掩护两翼完全是没问题的。兵力其实是充足的。 因为张庸已经将日寇的主力都砸碎了。打残了。 除非是日寇不要广州。 撤出广州。 然后和国军打运动战。 显然,日寇暂时没有这样的打算。 “桂系部队到哪里了?” “前锋已经到达肇庆附近。但是主力还没到。” “命令他们不用着急。给日寇充分的抽调兵力的时间。” “抽调兵力?” “对。让日寇主力都冲着我来。” 张庸轻描淡写。 手里有重炮。心里不慌。 又有国府空军做后盾。随便日寇怎么来。 不怕日寇乱来。 就是日寇不来。 “起飞!” “起飞!” 后方,长沙机场,一个SB2轰炸机编队起飞。准备对天河机场进行轰炸。 天河机场的日寇,也有大量的高射炮。低空轰炸是不行了。但是可以高空投弹。在6000米以上高空肆意倾泻。 没有炸到目标怎么办?没事。继续炸。 回去装满航弹,然后再来。 距离这么近,一天来两趟完全没问题。 如果不是地勤保障能力不足,一天来三趟都是可以的。 两个轰炸机编队,轮流出动,每个编队两趟,一天就是四趟。差不多了。 每趟都能扔下48枚当量250公斤的航弹。一天就是接近两百枚。五天的话,就是差不多一千枚了。 “余长官!” “在。” “我要专心指挥打仗。所以,没有十分要紧的事,不用找我。” “好。” 余汉谋答应着。 这样自然最好。 心无旁骛。直取目标。 “走了!” 张庸吃完。继续开干。 前面,炮声隆隆。那些155毫米榴弹炮都没停过。 什么? 休息? 不存在的。 一直都是高强度使用。 炮管损伤了怎么办?凉拌。其实没大问题。 所谓的炮管损伤,初始阶段只是准确性打折扣而已。炮弹落点没那么准确。 他又不需要100%的精准。有点误差也没问题的。 只要炮弹的数量足够多,误差完全不是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07火箭弹。误差大怎么啦?只要数量够,一样无死角。 有系统庇护,不会炸膛的。 只要不是人工暴力破坏,其实寿命很长。 好像那些莫辛纳甘步枪,很多都用了三十年了,一样可以打的。 最多就是准确度没那么高,并不会炸膛。 何况,那些重炮在运输状态的时候,也是可以休息的啊! “轰……” “轰……”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