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凌晨。 崔可夫被叫醒。 是张庸派人去叫的。要带他一起飞。 虽然酒量不行。但是醒酒的速度快。崔可夫已经基本恢复。 北极熊的醒酒能力,确实是一绝。 “张……” “崔可夫先生,我们出动去轰炸北平南苑机场。” “现在吗?” “对。我亲自带队。你要不要一起去?” “好!” 崔可夫立刻答应了。 关于张庸的情报,他已经掌握了很多。 但是始终无法具体的描述,对方到底是怎么一个人。感觉太复杂了。 矛盾的综合体。 魔方。 每一面都不相同。 即使是同一个面,也有多种颜色。 只能说,这是一个优点和缺陷都非常突出的人。很现实。 “走。” “好。” 张庸带着崔可夫上飞机。 还是使用DC-3运输机。但是舱室里面装了一些炮弹。 还是81毫米迫击炮炮弹。 其实,随身空间里面有更大的,120毫米的。但是单手拿不方便。 重量还可以接受。三十多斤。他现在的力量被系统强化的变态,单手都可以拿起来。 问题是,巴掌不够大啊!一只手无法把握。需要双手。 然而,飞机没有自动驾驶。 只能单手操作。 “这些炮弹是……”崔可夫疑惑问道。 “一会儿从高空扔下去。”张庸随口回答,“等会我教你操作。” “我?” “对。” “你这是什么战术?” “到了你就知道了。” 张庸没有细说。已经开始驾机起飞。 那边,从长沙机场起飞的B10轰炸机编队,已经到达洛阳上空。 汇合。 “给你。” 张庸给崔可夫一副望远镜。 崔可夫之前已经是苏联的集团军司令。但是后来被撤职了。 主要是在芬兰战争中打的太拉胯,表现比较烂。 “谢谢!” 崔可夫接过望远镜。 随便的看了看外面,然后发现旁边有飞机。 咦? 怎么会有飞机? 张庸是早就知道上面有飞机吗? 是通讯联络吗? “它们是从长沙机场起飞的。总共十五架。” “黑夜吗?” “对。黑夜。我们可以在黑暗中自由活动。但是日寇不行。” “为什么?” “因为一项非常特殊的技术。雷达,你听说过吗?” “没有。” “那你可以报告克里姆林宫,有关雷达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电磁波反射,发现视野外的目标。” “电磁波反射?” “对。现在,英国人已经将其投入使用,可以在较远的距离上就发现空中目标。” 张庸没有说的太详细。 只需要知道原理,苏联自然有科学家知道。 而且,重点是,英国人已经投入使用。这对于苏联人来说,是极大的刺激。 在所有仇视红色苏维埃的敌人里面,英国人绝对是最积极的。 当初的白军,也是英国人大力支持的。可以说仇恨极深。丘吉尔也公然承认这一点。 他曾经在演说中,毫不避讳的承认,没有人比他更加仇恨红色。 所以,对于英国人的技术动向,苏联人肯定是非常关心的。这种超前的技术,更是如此。 “张,你也掌握了这种技术?” “掌握一点。” “那英国人的全套技术,你也掌握了?” “没有。” 张庸否认。但是没有说服力。 崔可夫狐疑的琢磨着。他判断张庸是掌握的。但是不愿意说。 这说明什么? 说明有条件。 对方不愿意无偿的透露相关的技术。 但是无妨。 只要确定对方掌握即可。 剩下的讨价还价,那是别人的事。他只需要报告。 “张,雷达真的有用吗?” “你看不到我。但是我能看到你。你说有没有用?” “我需要验证。” “当然没问题。” “好。” 崔可夫沉默不语。 他其实不太擅言辞。是个沉默的老实人。 嗯,张庸第一次在某个人身上用这样的形容词。就是老实。不太懂得变通。 所以打仗没什么战术可言,就是死板的硬怼。 但是用对地方,也是一员悍将。 比如说在斯大林格勒。 不需要战术。 就是双方死磕,拼消耗。 后来的苏联卫国战争,崔可夫也不是决策者。 他一直都是执行者。 上级要么是罗科索夫斯基,要么是朱可夫。 这两位都是战略家。 他俩很好的掩盖了崔可夫的弱点。 都是上面的命令下来,崔可夫只需要机械的执行。 恰好,他这种老实人,往往执行的很到位。在战场上自然表现就很出色。 类似于孔捷吧。是很好的下级。执行命令非常到位。 但是最好不要让他独自思考。 凌晨三点。 轰炸机编队到达北平南苑机场上空。 此时此刻的南苑机场,已经是严阵以待。高射炮的旁边,有大量的红点。 低空轰炸是不可能了。 只能在6000米以上的高空快速投弹,然后跑路。 至于投弹的命中率,随缘吧…… 【空指部升级】 【作战实验室升级】 忽然间,有系统信息到来。还是连续两条。 张庸:??? 这又是升级了什么内容? 话说,能不能提示一下? 然而没有。 只好自己默默检查。 结果什么都没发现。 好像什么都没有变化? 作罢。 准备开始投弹。 辅助线…… 咦? 好像有点改进? 就是辅助线似乎精确了一点点? 但是也有可能是幻觉。 毕竟是6000米高空,想要准确命中,太难了。 后来美丽国的战略轰炸,都是按照区域划分的。一块区域就是一平方公里左右。 也就是说,误差500-1000米,都算是合格的。 算了,不管了。 投弹。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