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自己将有三个月时间的学院生活,家中和装备部里的那些个事需要做好安排,而斯大林告诉以他,自己已经是五一阅兵的阅兵部队总指挥,为了不在红场马失前蹄,“暴风雪”也要多多亲近,林俊忙的就如同个陀螺般团团转。 学院生涯就这么开始了,每天“放学”后不是是赶回装备部就是去莫斯科第一医学院找武金斯卡娅,要不就是去军马研究所骑马,星期天就会茹科夫陪儿子,如果没什么特殊情况,睡觉还要回学院的单人宿舍。 装备部里必须有人帮林俊坐镇,不然他不放心,幸好现在有了自己的“办公室主任”:细都做的无可挑剔。从克里姆林宫的卫队长到现在的位置,虽然行政级别没动,但换成是一般人早就崩溃了,但保克尔一如既往的用卫队长的责任心负责林俊的一切事务,见过大风大浪的人就是不同。 苏联高层对于这次人事安排在私下里曾经有点小议论,但都是小范围内的闲话:无论斯大林处于何种目的,都说明安德烈的地位是越来越重要——保克尔是被贬还是“交换”都一样。 有一次回装备部林俊还遇上了来办事的瓦西里-伊夫,新任的步兵第五军军长同志是来装备部“讨要”点新装备,想为步兵军的装甲侦查营换装新的BT-7快速坦克,因为原来装备的BT-2已经损耗的非常厉害。 崔可夫只是来碰碰运气,装备部地一帮大爷一贯牛逼,而装备分配一般看各军区地报告。崔可夫这样的动作基本没有 果。只不过那天他运气不错,在过道上遇到回来拿林俊前段时间已经基本以办公室为家)地安德烈同志。 林俊很慷慨的给了一份新装备分配计划表,一次性拨给步兵第五军36辆全新的BT-7(1937型)快速坦克。这让崔可夫高兴半天。 “其实军区里的报告我已经看到过,但你也知道这里的办事方法,以后有什么事要帮忙的就来找我,不要客气。当然,该走地手续还是要走。” 来的人不是崔可夫林俊也会批复文件,因为白俄罗斯军区需要它们。今天不过是借花献佛。崔可夫目前也就是一名普通的高级指挥员,苏维埃里差不多的指挥员没有一百也有个八十,等到将来的解放进军和苏芬战争他才会显露头角。所以在崔可夫看来,这位年轻的安德烈同志是对自己重视,而不是倒过来的“送礼”——这时的林俊不管是权力还是身份都是崔可夫不能企及地。 两辈子读书都没有这么认真过,上课聚精会神不说,其它时间都向教员和同学们虚心讨教——给它们上课的教官没一个军衔比学员高,而那20来个同学也都是军队集群(相当于后来的集团军。当时苏联还没有再次组建集团军)一级的指挥员,这些人只是真地来镀金金外加陪太子读书,因为基本上所有军官都有伏龙芝军事学院高级首长进修班的经历,而国内战争地丰富实战经验又不是教官们能相比的。学院只能教授这些牛人熟悉最新的军事装备,包括如何使用T34群突击对手。 林俊是唯一的空军军官。同学们和教员也都能体谅安德烈同志糟糕的学习成绩:每次分组导演,如果让林俊指挥地面部队(其实就是沙盘作业。),过不了多久他就主动认输,但谁也不敢小看它——一旦是军队集群或方面军级别战役的沙盘作业,如果安德烈只负责航空兵,而让其他人合作指挥地面部队,那他们的对手就没赢过。 T34实车[._指挥员是挖空心思的要和林俊搞好关系,但林俊告诉他们:斯大林同志已经做了安排,西部几个军区将首先获得T34,,内地军区来的指挥员们死了心。 1938427日,林俊刚刚从阅兵指挥部返回学院,就收到了伊热夫斯克同志送来的礼物。拿着捷格加廖夫亲自监制的礼物,林俊高兴的几乎得意忘形——这是两只货真价实的AK47下方折叠着一杆三菱刺刀,而折叠托的那只不带刺刀。 “怎么这么快就出了样枪?”说实话,这样的速度太让人兴奋和不可思议了。 “安德烈同志,这是为您特制的样枪。量产的模具都已经差不多定型,但为了赶在五一节前完成,工厂里技术最好的极为技工同志几乎用手工的方式对照图纸制作了几只样枪,这两只是质量最好的。” — “难怪我看着这枪的很多部件没用我要求的工艺制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