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但缺煤就是缺煤。现在出现了二战中有点黑色幽默的一幕:德国为了弥补自己在油料上的不足把许多的煤化成了“油”来用。而苏联为了弥补自己在煤炭上的不足又不的不把许多的油当成了“煤”来烧! 一边是高价换来的“油”。一边又是高价发出来的“电”。苏德两边的能源状况这会差不多是“半斤对八两”! 朱可夫听了部分林俊“电话会议”的内容。而林俊打完电话之后又用十分钟时间发了顿牢骚。把苏联工业这会的家底捅了一圈! 现在朱可夫是知道这统帅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有几个将军元帅会去了解那一环套一环的麻烦! 不过就是困难重重。苏联将军们这会还是能的到自己所要的绝大部分装备和物资。因为苏联已经上演了全世界最快的国家转型速度----这“转型速度”其实指的就是一个国家由和平机制转入战时体制所需要的时间。 当一个国家转入战时体制时。一般都不会立刻就发挥出自己十成的力量。往往需要有一个较长的准备期----滞后期。才能把全部的实力都发挥出来。 苏联在40年就已经为将来可能爆发的大战做准备。这“滞后期”等于是在和平时期就准备了一大半。在战争一开始后。苏联整个国家机器就全部动员起来。进入完全的战时体制。生产能力瞬间就进入最高峰! 这在世界其他国家是很难想象的。因为这个时间(滞后期)有长有短。比如历史上像德国1943年初转入战时体制(有点不可思议。这会的德国还没有实行战时体制!)。1944年末才达到她工业生产的峰值。中间用了将近2年的时间。 而美国1941年进入了战时体制。直到1944年他的工业生产能力才达到接近饱和的水平。中间用了整整3年的时间。英国1940年就转入战时体制。可直到1945年战争结束。英国都没有真正进入状态。 苏联转型速度之快世界第一。当德国人还在懒洋洋的执行着一天8小时工作制度的时候。苏联的兵工厂早已经开足马力加班加点生产军火! 而有一点非常重要:苏联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工厂从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再到产品最终如何分配。都由国家一手决定。企业完全用不着操心。只需要按照计划把生产任务完成即可。 而在制定生产计划的时候苏联又把从大到一辆坦克。小到一颗子弹。一个轴承所用的材料、工时都详细的记录在案。凡是计划以内的东西国家绝对保证供应。凡是计划以外的东西你就是一根铁钉也甭想的到! 看似古板的纯计划体制。但适合战争! 正因为如此。苏联现在在战略资源什么都显的短缺的情况下。始终能把物资供应稳定在一个供需基本平衡的状态上。并在这个平衡的状态下把有限的战略资源集中分配到工业生产最急需的的方。从而让宝贵的战略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利用率! 苏联能够用相同的资源造出超过任何国家生产能力的武器装备。这是计划经济体制的特性决定的! 在战争时期。计划经济要比市场经济更具优越性! 下午两点。林俊接到莫斯科转来的一份电文。通过亚历山大转过来的。飞机空运。 “看来南斯拉夫的情况有些糟糕。”林俊看完第一份电文后同古谢夫说。而自己手里还有第二份电文。参谋已经看过了。很有意思的一份电文。 派往南斯拉夫的那两队联络员可不仅仅是联络员。还肩负着更机密的工作。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