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台风行动之阿尔戈大空降-《唯我独裁》


    第(2/3)页

    同样,德国民众也对公海舰队遭受毁灭性重创感到失望和焦心。

    这种心理影响对德国和同盟国集团的打击是致命的,因为从此他们失去了斗志,战斗力更加下滑。

    双方力量此消彼长之下,战争的结果就渐渐的明朗化了。

    然而,希特勒是觉得不会坐以待毙的。他还有一个最后的救命稻草,那就是他耗费了数百亿龙币进行开发的核武器计划和飞弹项目。

    希特勒在德国财政极度吃紧的情况下,依然优先确保核武的研发。

    尤其在公海舰队几乎全军覆没的情况下,面临来自德国海军方面的强烈呼吁重建公海舰队的要求,希特勒依然不为所动,停止了所有的战舰建造计划,把资金悉数转移到了核武项目上去。同时,把战舰的钢铁拆下来用以支援陆军的钢铁消耗。

    从某方面讲,纳粹已经走到了尽头,正在做最后一搏。

    另一边,中华帝国取得了大西洋海战的胜利。这对中华帝国国异们乃至联合国各成员国来说,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喜事。

    李鼎新虽然差点将光华大帝号战列舰丢了,为此中华帝国总参谋部予以严厉追究责任,甚至准备换掉李鼎新。但出乎意外的是,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特别下达了圣旨,免除了总参谋部对李鼎新的责罚,让李鼎新继续留任联合**联合**总司令一职。

    联合**夺取了制海权,这为接下来的欧洲登陆行动提供了先决条件。

    联合**总司令蔡锷上将一方面命令海军封锁阿姆斯特丹,将汉森舰队死死的困在里面不能出来,另一方面则开始部署登陆行动。

    此时,蔡锷心中已经决定了登陆地点。即在下诺曼底地区实施登陆战役。

    为了这次登陆作战行动,蔡*着实准备了大量的工作,倾尽心血。

    联军先后调集了40个师,总兵力达308万人,其中陆军有160万人,相当于20世纪末中华帝国的全部军队。计划在光华43年6月24日至七月中旬,在下诺曼底地区展开大规模登陆作战行动。

    整个登陆作战行动得到了中华帝国皇帝王辰浩的高度重视。王辰浩甚至一天跟蔡锷通一次电话,很多计划都得到王辰浩的建议和意见。

    为了这次登陆作战行动,中华帝国及大中华联邦各成员国、英国、

    〖自〗由法国等联合国主要国家提供了25万辆车辆,100万吨各类补给品,其中大部分都是中华帝国出资,占总量的90%。当然,此时此刻,也只有中华帝国有这个能力了。

    不过,在下诺曼底登陆行动正式开始之前,蔡锷还导演了一场似真似假的登陆作战行动,以此来迷惑德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