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江东来使-《重生三国之卧龙传人》


    第(2/3)页

    当下也不等韩罡先开口说什么,那面的诸葛谨已经是缓慢且平静的开口对韩罡问候道:“多日不见。都督依旧风采依旧啊!”

    听到诸葛谨的话语,韩罡一笑。也没反驳什么。更没有讽刺什么,就只是平淡的说了一句:“大伯到此,可是有什么见教?不如直接说出省却了我等绕弯之处。”    说完此话。韩罡也不等诸葛谨说什么,招呼着下人上了三杯热茶。安排好了之后,对着诸葛谨示意了一下。三人各自落座。

    而此时的诸葛谨先是同刘循见礼了一下后,才平静的缓缓开口言道:“都督眼下兵扣我庐陵实在的厉害的紧啊,不过在下敢问一句,都督如此进攻真的打算拿下我江东呼?如只是为报荆州之仇而,还请都督暂且退去,此时庐陵已经是都督所得,如都督不知满足的话,岂不白白便宜了那曹操?”

    听着诸葛谨的话语,望着诸葛谨那平静的神色,韩罡也是一笑。轻声回道:“大伯如此说也是在理小不过归方偷袭我荆州在先,我率大军到此。如果就此回去未免有些叫将士寒心啊!不如请大伯交我一个方法可否?说实在的,我也是十分为难啊,毕竟你我俩家盟好在先,此时若是一味的进攻未免有些失了往日的情分,不进攻又于我那些出征的将士不好交代,正是因为如此,我却是压制着兵士在此停留到今日啊。今日大伯前来,正好出个计策叫我既能安抚兵士,又可维持你我俩家情谊,可好?”

    韩罡这话说的实在是太过气人了一些,想此时的情况哪是他说的那般?那些兵士对他是尊敬有加,无不听从号令呢。这样的说法可是有些说不过去,你韩罡要是不考虑到还有一个曹操,怕便宜了那曹操。此时岂会如此安然的模样?怕不是早就进攻出去了,如今说这话未免有些风凉话的意思呢。

    不过此时的江东也是怕韩罡进攻,毕竟要是真到了那个境地。孙小权也只有投降北面一条路,不过哪个诸侯做的好好的会想则后投降?不到完不得已谁愿意走那步呢?放在自己的江山不要,去别人处听从号令吗?显然孙权也不愿意这么去做小要不此时也不会派诸葛谨过来。

    当下诸葛谨也不多说废话,直接对着韩罡言道:“此时的庐陵归都督所有。另外搞赏之物,由我江东秘密分担一半,都督行就行,不行的话。我主也不怕面北潜伏以徒来日报仇。”

    很明显这诸葛谨并不打算进行什么讨价还价了,要么你韩罡得了好处赶紧退兵,要么进攻后大家一拍俩散,我江东抵抗不住你韩罡是不假。但是联合了曹操,由曹操出兵也未尝不可,这意思很有些光脚的不怕你穿鞋的意思。不过江东真的到了种地步吗?显然是不大可能。此时的孙权乃是也是为了为自己留下修养的时间,前来此地威胁韩罡来了。毕竟二十万大军不是个小数啊。也的确都孙权修养很长一段时间的了。

    见诸葛谨如此干脆,韩罡也不继续多说什么废话,而是想了想之后。开头言道:“庐陵乃是我军将士耗费鲜血生命夺取而来,此不该作为条件,不过此事既然大伯说的如此干脆。我也不好过于敲诈你江东什么。只在别的物件上由归方意思一下就够了,另外我要追加的条件。那就是由我军兵士随同大伯秘密前往建业,到时我等亲自运回,这路途上若是出现半点闪失,那么就休怪我韩罡不客气了,丑话说在前头 我派出去的兵士秘密前往已经算是给足了孙权的面子,别忘记如果张扬出去。贵主怕是威望直线下降,我的兵士半路出现闪失,我韩罡可不管是谁动的手,定然不会善罢甘休,大伯能做主否?”

    听到韩罡的话语,那诸葛谨先是疑惑了一下,但是却也没想明白韩罡亲自派兵士过去是什么意思。不放心?怕是不大可能,因为此时的江东定然是要给足好处的,以希望韩罡退兵。若是不能达成这个目的。也是没有办※

    左右沉思了半晌,诸葛谨也没想明白韩罡到底做着什么打算,但是却还是痛快的点头说道:“那烦劳都督指派人选吧!迅随我回去。也好了却我俩家恩怨

    当下韩罡叫刘循带着诸葛谨出去找薛虎点齐三千血卫。韩罡就在府衙内沉寂了下去,说实在的。此时就算江东不来人,他也是要退兵的,既然来了那就收下这些礼物的好,至于说亲自派人过去,韩罡乃是为了太史慈那一家老小而,想来以这三千老血卫的本事,接出那些家眷应该不是什么问题的。

    这样一来,韩罡也算是对太史慈有了个交代,毕竟此时为了太史慈家小的考虑,韩罡还是不敢用太史慈的,这样的大将不用不可惜吗?用了的话,那么其家小所到拖累应该怎么办?正因为如此,韩罡可是把太史慈的家小看的比那些财务更重要一些。

    望着此时寂静的房间,韩罡苦笑了一下,嘀咕了一声:“这政务还真不是一般的多!希望主公派来之人能古快些到此吧。也省却了这许多凡心

    这面韩罡与江东达成的协议,曹丕并不知道,此时的他可是一心焦急的上位呢,因为韩罡兵势进展过快的原因,此时他却是也焦急了起来。不为别的,如果韩罡迅的平定江东那么将是对他极为重大的打击,因为此时的他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上位的措施,不是说情绪没准备好。乃是因为一些重要的官员那里还没有完全确认其心思,只是说有些眉目而已,这样一来。也的确是有些仓促的了。仓促归仓促,曹丕还是有信心在短暂的时间内,压下反对的声音,顺利上个的,因为他明白此时他父王手下的将士,已经不满足眼下的地位了,他们都希望做一咋。开国之将或者之臣,这样一来,曹丕可不就有了一个最大的依仗?此时最为难得是。那忠心于汉室的荀氏叔侄已经不在,至于说怎么不在的,曹否却是清楚的很呢,因为那日荀氏叔侄二人同自己一样反对父亲称王,结果自己被冷落,他们二人自杀在家中。说是无脸在面对此时的河山。但是曹丕可明白的很,那是父亲派人赐的毒酒。才造成了二人的殒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