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随后,黛玉又回到荣国府,在里边七绕八绕,绕到了(老二)贾政的住的大院落,这其实比刚才贾母住的那地方更轩昂壮丽,在大堂屋里,各种古董都不用说了,表达了主人的文学艺术的造诣之高。王夫人(贾政的媳妇),死活让她上炕。黛玉是南方人,对于上炕很不习惯,但是好在小孩柔韧性好,也就给使女托着爬上了炕,弯着坐了,挨着王夫人。 王夫人却说:“你舅舅(贾政,老二)今天不巧,出门斋戒去了。只能改日再见了。我倒是有一句话要嘱咐你,就是你那三个姐妹,都是好好的。但是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天也随着他爸进庙还愿去了。等晚上他回来你就见到了。你以后啊,只是不要理睬他,你的这些姐妹们,都是不敢沾惹他的。” 林黛玉于是陪着笑,也早闻此人之名,于是说:“您说的,是不是衔着玉所生的那个哥哥?我从前在家里就听母亲也说过了,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八岁!按冷子兴说是七八岁!这是彻底的幼儿园级的恋爱了),名字就唤宝玉,虽然特憨顽皮,却对姐妹最有情了。我自跟姐妹们在一起,跟哥哥兄弟们分别居住,不会招惹的。” 王夫人笑说:“我这孩子啊,若这一日姐妹们跟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就生出无数事来。所以我嘱咐你不要理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又疯疯傻傻,总之不要信他。” 对孩子真够严肃对待,冷静要求的。 黛玉一一答应。这时候,丫鬟还报:“报,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 于是又从大院子里一通乱走,其中经过王熙凤的家房,一起到了吃饭的贾母家大堂。贾母先吃,贾珠的媳妇(李纨)给她盛上米饭(来一碗儿米饭!),王熙凤给布置上筷子,王夫人则端着肉羹(邢夫人及贾赦那里,因为是在贾府的隔壁,所以单独开饭,不过来吃,这里也来不及给拿餐巾纸孝敬婆婆了)——媳妇多了就是好啊,一顿饭仨儿孙媳妇伺候着。 黛玉、迎春、探春、惜春一帮人都近了贾母坐了(这三孩子,说不上学放假,但是也没得玩儿),旁边丫鬟端着拂尘、湿毛巾、小盂,伺候着。李纨、王熙凤这两个孙子的辈的媳妇立着给布菜。这家人家的规矩是,姑娘比儿媳妇地位高。大家吃饭非常安静,随后丫鬟捧上茶。而外间的仆妇丫鬟还有一大群,但是没有一个互相打闹和发手机短信玩儿的,忙着一声咳嗽也没有。 这次捧上来的茶,却是漱口用的。漱完了,吐在小盂里了。然后才是正茶。随后,贾母命媳妇们告退,自己单和黛玉闲聊,旁边一边看着电视。贾母问黛玉念的什么书,黛玉说《四书》(这也是满高级的书,《论语》《孟子》什么的,大约是贾雨村教她的)。 正说着呢,就听外边一阵脚步响(一个人从摩托车上下来了),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 就见进来了一个青年公子(八岁!),头上戴着束发嵌金紫金冠(这也奇怪了,还没到成年加冠的时候啊,但据说紫金冠是小孩游戏戴的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好像唱摇滚的带的束发带),身穿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穗褂;登着青锻粉底小朝靴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脖子上套着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垂在胸前。 贾母笑道:“还不去见你妹妹!”宝玉正看见了这个妹妹,料想必是林姑妈之女,于是忙来作揖。俩人互相见礼,重新坐下,贾宝玉再细看这个妹妹,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腮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看得宝玉发得痴了,慢慢笑着说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你看这不是疯话吗?贾母立刻更正他:“胡说,你怎么又会见过她?” 宝玉笑着说:“虽然未曾看见过,但是看着就面善,心里就觉得算是旧的相识。今日就可以算是旧别重逢。”(这果然是语言艺术家,八岁就这么能说。) 贾母说:“那好,那好,如果是这样,那就和睦了。”贾母就把这小孩,像小动物似的,生怕见到一起,就会掐。 宝玉就又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然后问:“妹妹平时念什么书啊?” 黛玉说:“没有诶,就跟着贾老师,念了一年学,些须认得了几个字。” 宝玉又说:“那妹妹叫什么名。” 黛玉就说了。宝玉又说,那表字什么呢?古人迷信,认为名字不能被乱叫——因为原始人认为名字有魔力,被人知道了,写在小木头上,一边念一边拿针扎,自己就倒霉了,所以名字不能叫,也不能让人知道,那怎么办呢,就又起个字,盖在名字上,给人叫,因为盖在外面,所以叫表字。比如刘备,表字玄德。你爱扎就扎玄德吧。 黛玉说:“我没有字。” 宝玉说:“我送给妹妹一个字,就字‘颦颦’最好了。” 旁边探春是他的妹妹(姨太太生的),特别有文采仙范,爱读书,忙问:“这个字,有什么出处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