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世人都知张鹤鸣与熊廷弼素有私怨,今番站出来保举之人定是要给熊廷弼掣肘。但是当他出王化贞之后,东林党人一个个的都是怒目而视。原因很简单,王化贞是个叛徒!他本是东林党重要成员,也是正赶往京城来做大学士叶向高的弟子,居然为了荣华富贵竟然转而投靠那祸乱超纲的齐楚浙党,眼下东林党正乘胜追击,他们对手的生存空间也是越来越,这个时候岂能让他们再有出头之日。正当东林党的御史言官们准备提反对意见之时,齐楚浙党之人纷纷卯足了劲赞同,尤其是兵科给事中赵兴邦得最为夸张,大有只要王化贞赴辽,就定能打到后金赫图阿拉之势。 而其他两位大学士虽然为人正直,但却是对战事不甚了解,熊廷弼曾言一十八万可平辽东,而这个王化贞敢六万,想必定是有破敌良策才能如此胸有成竹吧。故而在刘、韩两位大学士的支持下,天启皇帝朱由校也是头开口道:“嗯,那就王化贞为巡抚吧”。 而完这句话的的朱由校好像是想到了什么事一般,突然一脸疑惑的开口问道:“朕记得辽东可是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忠毅伯,如此英雄人物目前在做什么呢”? 谁也没想到这个被一个太监蛊惑,每日不务正业,喜好木匠活计的天启皇帝竟然还知道有陈骏德这个人!而这些大臣都是思维敏捷之人,略微思索便就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要知道魏忠贤之前可是在开原城与陈骏德有过一段交集,今天皇帝突然提到陈骏德,定是出自那魏忠贤的手笔。以此也能得出一个结论,那个闹得朝廷大乱的陈骏德恐怕也是投入了这个太监的怀抱。一个在内蛊惑皇上,一个在外搅乱辽东,自己身为官员,绝对不能让他们的阴谋得逞。尤其是宽以待己,严于律人的东林党成员就更是虎视眈眈,就等着皇帝的下句话。只要苗头不对,自己就要以死相谏。 天下武官都由兵部管辖,故而张鹤鸣接着回答道:“回禀皇上,忠毅伯现人在叆阳,而且微臣也接到下边的奏报,当初辽沈之战前忠毅伯他曾给袁应泰上书,提醒他建奴将要攻击的城池以及掌握了的敌人运粮路线。袁应泰不但置之不理,反而大加斥责,令能征善战的杀虏军不得踏出叆阳一步。若是辽沈之战时,袁应泰能准许杀虏军出战,并按照忠毅伯策略先袭其粮道,那此刻辽阳、沈阳城岂会落入敌手”? “竟还有此等曲折之事?为什么没有人上奏朝廷?”年轻的朱由校简直是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想破了天也想不明白这个袁应泰为何对陈骏德的提醒反应这么激烈。而且这事今天要是自己不问,估计也永远不会有人提起了。 面对皇帝的质问,鹤却是默然无语,不是他不知道实情,而是现在的他,还有他身后的靠山还不具备与这个如日中天的东林党叫板的实力。但是他不话,可有人得发出声音了。此人便是一直力挺陈骏德的英国公张惟贤,正所谓收人钱财替人消灾,张惟贤已经收到了陈骏德送来的贵重礼物,而又都勋贵一脉,并且他还这么会来事,自己不帮他话都对不起良心。 张惟贤现在是什么都不怕了,万历皇帝给了他一件能一定乾坤的权力,是临终前万历皇帝对文臣的最后的钳制手段。故而回起话来也是底气十足,看着东林党的那些处在爆发边缘的官员们开口道:“回禀圣上,忠毅伯为人不徇私,不结党,向来都是敢于仗义执言,故而就得罪了很大一批人!而且加上曾被人污蔑为叛徒,虽朝廷后来为其正名,但是总有些人对于朝廷的旨意有些看法”! “看法?忠毅伯之事是魏子亲眼得见的,又有熊廷弼的奏章为证怎能是假?似他这等朝廷良将,岂能受人污蔑!日后若是谁再以这个为难忠毅伯,朕决不轻饶!想想看,不若让忠毅伯来巡抚辽东,以他对建奴的战绩来看,收复河山指日可待”! 天启皇帝话音刚落,左光斗便出言道:“皇上,忠毅伯陈骏德确实颇具将才,其账下的杀虏军也是作战勇猛,但是都是规模的战斗,而辽东大战兵将动辄数十万,恐他驾驭不得。语气这样不如派一些老成持重的文臣前去指挥,毕竟辽东之地乃是至关重要的”! 第(2/3)页